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問題孩子?
我每次為你們家禱告,都覺得那個上帝極欲更新得著的特殊孩子是~你們家孩子的爸爸!
所以祂把這個特別中最特別的孩子放在你們家中!看似是作父母的你們在忍受他,其實是上帝要藉著這個又真又直的孩子引出爸爸從小被嚴格甚至嚴厲對待形成的錯誤思維、內在誓言(他認為他的父親非常非常嚴厲的教導使得他有現今的表現、成就⋯);甚至他也許覺得孩子之所以會出問題,就是因為缺少了這種嚴格教育訓練⋯這些個也許,使得他裡面應該常常很衝擊,他反射出來的父親形象,是他地上的父親;但是,似乎他也並非全然不了解天上父親的長久寬容忍耐⋯所以,當地上父親失控衝出來「執法」時,他不能作任何反應與反抗,因為那都違逆了他對父親的忠誠與認同⋯對他而言,這種時刻,他最大的寬容就是「靜默不語」⋯而這個沈默,對妳卻應該是很大的痛苦與不解⋯所以,如果我們用以下我po的這則貼文中的角度與方法去為他禱告,甚至去引導、幫助他裡面的那個孩子,我相信他裡面那個從小在極度嚴格又高標準的父親眼中找尋拼湊自己、甚至為了在父親面前過了力量的渴望扮演一個稱職的長子而生發孤兒的靈⋯都將會因著妳這位妻子、母親超越將他定格在「丈夫、父親」角色、責任上,而願意給予他裡面那個撕裂拉扯的孩子恩慈憐憫的眼光與對待⋯好難,因為他怎麼看,都是個大人,而且是個蠻強勢的大人;怎麼想,他都應該負起作丈夫、父親的責任⋯如同他做在外面那些同事、朋友、學生身上的⋯然而,妳回頭想想就知道,那些他可以好好對待的人,都不會是他的親密關係所愛的人!
我為妳禱告,那份神賜給何西阿的超自然愛情,也翩然降臨妳身上,使妳的眼目可以越過妳的丈夫、孩子的父親所有一切的不足、虧欠、失職⋯居然看到的是他在神原創中的俊美,幫助他恢復那份神將妳這書拉密女許配給他的俊美⋯求神為你們夫妻和孩子們大大伸冤⋯使那叫他如此的,因著妳這總不灰心、永不放棄的補破口的、佇立望樓、夜間在聖所的忠心使女,終必敗退逃跑!我也一直確信,上帝從遠處(妳未曾生出)看見了妳裡面有忠心、有義氣,而將那又大又難的事託付妳、將祂滿心渴望奪回、挽回的愛子交付妳!我一定會為你們禱告,直到天大亮!我們一起來除去悲情,用榮耀的盼望相信祂!
看著下面這則文,哭了,很感動⋯這些特別到需要天使才能了解、欣賞的孩子們⋯讓我起約翰福音~門徒問耶穌:這人生來失明,是誰犯了罪?是這人還是他的父母呢?耶穌回答:既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之前那位醫師說孩子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開始是建議我們用藥,但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們不大想這麼早讓孩子吃藥,所以後來那位醫師又說不吃藥也可以。欸,就聽不大確定到底接下來該怎麼做比較好。」好個二選一的題目,我瞬間被他們拉上台,一起成為「料理東西軍」裡飢腸轆轆的來賓。殊不知愈是一翻兩瞪眼的問題,往往愈是心智科診間裡最難回應的問題,像是在說「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逼得大家非得選邊站不可。不僅僅暗示只有某一個決定才是正確的,還常威脅我們一旦選錯邊就「虧大了」。爸媽聯手告訴我一個又一個的「出包」:被老師叫去打掃結果自己跑去做別的事情、上課時間不專心在低頭玩自己的東西、文具一天到晚弄不見、一直high到睡前還嘰哩呱啦不願意好好躺平睡覺……。
「他只有一種時候會專心,」媽媽為這一團混亂總結道,「就是讀偵探小說的時候。」「小朋友,那你知道今天為什麼要來醫院嗎?」我問道。
「媽媽硬拖我來的啊,因為我很怕她。她常常罵我是笨蛋…每次被罵,就更覺得自己是笨蛋。」
「你喜歡當笨蛋喔?」「當然不喜歡啊!可是媽媽罵很多次就會覺得自己真的是笨蛋,什麼事情都不會做...…我也知道不對,可是就是沒辦法控制,每次一看到玩具就會被吸引走,不想寫功課了。」媽媽聽到這趕緊補充:「我都不知道要怎麼管教才對了,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也變成『問題媽媽』了。」爸爸:「我們就是不希望像現在這樣,好像孩子在哪都會被當成『問題孩子』。」我想了一下,說:「聽起來,我們面對的壞人很狡猾呢。」男孩瞪大眼睛,爸媽也滿臉疑惑地看著我。「我是說那個叫做『過動症』的壞人啦。你們不覺得他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團亂嗎?學校跟家裡都是呢。」「媽媽說你很喜歡讀偵探小說對不對?那……你想不想變成更厲害的偵探?」「當然想!」「那這次回家後,你要好好研究一下,要怎樣抓到那個叫做『過動症』的壞人喔!看看他都是怎樣在搞破壞的,害你被大家當作是笨蛋。你還可以請爸爸媽媽一起跟你研究,大家一起抓壞人會比較容易破案。而且看在你今天特別來到醫院的份上,醫生我也有個道具可以來幫你的忙喔。」「我會開一種藥給你。那個藥就像是『放大鏡』一樣,我們會比較看得清楚那個壞人在搞什麼把戲。但重點是你自己才是偵探喔,放大鏡不會自己去破案。而且,每個偵探適合的道具都不一樣,你回去後試試看,下次你再跟我說有沒有幫上你的忙,讓你變成更厲害的偵探。」終於,診間內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內,都比較放鬆地點點頭。在我清楚跟家長說明藥效與可能的副作用後,預約了下次回診的時間。
我常在診間跟家長說,「吃藥或不吃藥的決定,沒那麼嚴重的。」這並不是說我們輕忽了吃藥的潛在影響,而是恰恰相反--這是那麼嚴肅的一件事,所以我們更要輕鬆以對。因為吃藥或不吃藥,從來都不是二選一的問題。光吃藥不代表我們做得夠多,不吃藥也不代表我們什麼都不做;甚至可以這麼說,吃藥或不吃藥「本身」並不是重點,我們怎麼去「理解」為什麼要吃藥或不吃藥才是重點。畢竟我們不是「料理東西軍」裡深怕吃不到食物的來賓,我們真的可以不必被焦慮驅使才去做出決定。那麼,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便從「去理解孩子」,變成「陪著孩子去理解」,讓所有人一起帶著好奇來探詢、來實驗。然後,我們將有機會從創造彼此的「新的理解」之中,走出可能的解決之道。最後,一定有人好奇這位小朋友後來怎麼了。「我有變成厲害的偵探喔!功課都有完成,玩具有收好,也有幫忙做家事。」「你是怎麼做到呢?」「我也不知道耶,只要寫字前先做一下體操,先動一下,就會好一點。......就是天使從加護病房回來了,他之前被那個壞人打到住加護病房,現在換成壞人住加護病房囉。」男孩很得意地跟我分享。
孩子過動怎麼辦?精神科醫師: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帶著問題的孩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